https://hk.finance.yahoo.com/news/%E6%9 ... 00648.html從「捲王」到「恒二」
2025-5-28
... 今次汽車股「小股災」背後存在三大因素。首先是高位回吐,就像比亞迪今年以來聲勢凌厲,年初至今累漲近60%,股價回調整固並不出奇。其次是「內捲式」競爭進一步惡化,好似比亞迪上周五(23日)宣布「618限時一口價促銷行動」,旗下部分車款減價幅度高達34%,劈價力度超乎市場預期。
比亞迪最新的劈價行動也有一番背景,一方面因為業界近日出現所謂「0公里二手車」亂象,意即部分車企把庫存新車放到閑魚、瓜子、懂車帝等二手平台,以三至四成折讓價格出售,相當於「新車扮舊車賣」,實屬變相大減價促銷。
另方面,如同其他內地車企,比亞迪本身也面對庫存積壓問題,其資產負債表截至去年底的存貨價值達到1160億元,按年急增32%。尤其是現今車款迭代日益加快,舊款車愈來愈難賣,任何車企若未能迅速把存貨變現,便將面臨折舊損失及流動性壓力。在此情況下,眼看同業暗地裏「割喉式」散貨,身為龍頭大廠的比亞迪索性打正旗號,推出官方降價促銷。
長汽舵手憂重演內房爆煲
不過相比起上述兩個因素,更主要的導火線來自魏建軍上周五接受新浪財經CEO鄧慶旭專訪時,直指現時有些車企過分追求抬高股價和市值,其賬目卻未必經得起嚴格審計。他甚至揚言:「現在汽車產業裏邊的『恒大』已經出現,只不過沒爆而已。」作為國營車企話事人,魏建軍自1990年起掌舵長城汽車,被視為業界最重量級人物之一。他擔心「車業恒大」一旦爆煲,整個行業恐將重演內房慘劇,導致國家政策多年來心血打水漂。
魏建軍並未點名誰是「車業恒大」,引起外界紛紛揣測。部分人把矛頭直指比亞迪,或因恒大當年為內房龍頭,而比亞迪如今正是車業龍頭。同時,恒大的財務報表充滿「水份」(其審計師普華永道後來被內地當局罰款4.4億元及停業半年),比亞迪的賬目近年亦逐漸備受關注。
表面看來,比亞迪截至去年底負債總額約5847億元,相較於7834億元總資產,負債比率並不算特別高,跟當年的恒大債台高築(負債比率一度超過200%)不可同日而語。然而,比亞迪最受注目的是,其於一年內到期的應付賬款、應付票據及其他應付款合計高達3890億元,相對於該公司手持現金約1027億元,這筆「隱性負債」規模似乎不小。
事實上,幾乎任何公司(尤其製造業)的賬目皆會存在「應付賬」,皆因採購產品或服務之後往往並非立刻找數,而是在若干「數期」(例如數星期至數個月)之後才付款。愈是強勢的大企業,其享受的「數期」就愈長,有時候甚至向供應商發出付款期長達12個月的票據,讓後者等足一年。
龍頭企業享「超長數期」
在內地汽車業界,比亞迪被稱為「捲王」,既因其對供應商壓價不遺餘力,亦由於它的「數期」特別長,但該車企份屬大客仔,一眾供應商即使被「捲」,也難以放棄其訂單生意。不過,身為快速擴張的業界龍頭,比亞迪須不斷投入巨資建廠及研發,「超長數期」對於其經營模式有其必要。
鑑於「應付賬」規模愈來愈大有機會釀成經濟及金融風險(例如欠款企業一旦財困,便可能「火燒連環船」,令大批下游廠房破產),內地政府近年日漸關注此現象。
剛於5月初,人民銀行、商務部、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發布《關於規範供應鏈金融業務有關事宜的通知》,將自6月15日起施行,明確要求供應鏈核心企業「不得利用優勢地位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或不當增加中小企業應收賬款,不得要求中小企業接受不合理的付款期限,不得濫用非現金支付方式變相延長付款期限」。
最令人擔心的是,隨着汽車業「內捲」和「劈價」日益激烈,比亞迪的營業額及毛利必須維持相對高速增長,獲得澎湃「新錢」進賬,然後才可暢順地向供應商找數。否則萬一銷售額放緩,再加上庫存高企、現金流受壓,屆時被該車企欠款接近4000億元的一眾供應商們,恐怕難言安枕。
當然,比亞迪今年首季營業額及純利分別按年猛增100%及36%,依然是一家蒸蒸日上的國際級車業龍頭。部分投資者現階段把比亞迪形容為「恒二」,實屬重大指控,暫時並無足夠理據支撐,有欠公允。但長遠來看,正如魏建軍所講,中國汽車業有必要回歸理性競爭,各大車企及供應商才可望持續健康發展。
高天佑